欢迎来到: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!

社会实践
暑期社会实践纪实:寻非遗戏曲之光,探民族复兴之路
作者:张海婷 彭彭 张雨晴      发布时间:2019-07-17       点击数:

戏曲是我国重要的民间文化之一,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“追寻文化复兴之路”的号召,深入了解恩施市戏曲非遗文化发展与传承的情况,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非遗文化发展及传承调研团队于7月13日中午抵达恩施市,并开展为期三天的针对恩施市戏曲文化的调研活动。

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调研团队主要走访了星光剧社,恩施大戏台,三岔镇文化站,燕子坝傩戏表演队以及女儿城土家民俗博物馆。七月十三日下午,调研团队分成两队,分别前往恩施大戏台和星光剧社,追寻戏曲文化之光。

图1  队员在大戏台前合影

大戏台,承载着土家儿女的戏曲文化,精编一台台民俗文化大戏,如“哭嫁”、“山歌”等。调研团队采访到原生态山歌非遗传承人谢小苹老师。“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山歌”谢小苹老师说道:“但是原汁原味的山歌在唱法上技巧很多,有些人学不到,所以我们只能对它进行一些改编,使得它更为大众所接受。”谢小苹老师指出了非遗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之间的矛盾,针对恩施非遗文化戏曲传播以及对年轻人影响力的问题,她谈到可以将原生态的山歌、戏曲与现代文化进行融合、改编,将词化繁为简,再进行口传身教,一代一代传承下去。最后,谢老师为调研团队表演了一首原生态的山歌,展示了土家儿女的歌剧文化,现场掌声不断。

图2  队员与谢小苹老师合影

随后,另一组队员赶赴到恩施老城区四维街星光剧社,就戏曲文化传承和发扬问题,采访了75岁高龄的剧社负责人潘先生。潘先生一直从事京剧行业,他告诉调研团队,剧团会经常去周边农村表演,广受村民的喜爱。他强调戏曲应该走进群众,让更多的的老百姓了解戏曲,才能发扬戏曲文化。另外,他谈到剧社资金不足,大家都拿工资来演出,免费表演给村民观看,剧社成员表示只要给村民们带来快乐就心满意足。紧接着,谈及当地戏曲的传承,潘先生忧心忡忡:当地戏曲曾深受土家儿女的喜爱,但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需求变化,观众锐减,现在没人愿意学习戏曲,今天的戏曲如南剧、灯戏等已经在逐渐消失了。最后,潘先生为队员演唱了一段灯戏——百年一渡,一段故事,一段情,节奏欢快,气氛热烈。

图3  队员张启涛,徐搏尧,李紫琪采访潘先生

七月十四日上午七点,调研团队从恩施市到达三岔镇文化站。三岔镇文化站曾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,是全国先进文化站之一。在文化站展厅内,负责人陈历为调研团队讲解:“傩文化的标志就是面具,如果没有面具就不叫傩戏了。”展厅的墙上陈列着许多雕刻精致、形象生动、情态各异的面具形象,诸如“傩傩”,“笑和尚”,“开山大将”等。队员彭彭问道:“文化站一般如何开展傩戏的宣传工作?”“根据精准扶贫的政策,春节以及节假日我们会有戏曲进万家等活动在乡里、村里举办,让大家更了解傩戏。”陈历回答道。

图4  队员与陈历合影

七月十四日下午,在位于燕子坝的恩施市傩文化研究传承基地,团队成员寻访市级傩戏非遗文化传承人--叶世军老师。在燕子坝村支书樊书记的带领下,我们见到了面容清瘦、拄着拐杖的叶老师。叶世军十八岁开始学习傩戏,已经坚持了三十余年,在几年前车祸发生之后,叶世军老师组建了燕子傩戏队。“傩戏起源于二千多年前迎神庙会,由巫戏发展而来,是人们驱除瘟疫,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一种民俗活动。”叶世军指着墙上挂着的白杨木面具继续说道:“表演者带上面具就被赋予一种神的象征,将人的愿望传递给神。”当谈到傩戏的表现形式时,叶世军介绍到傩公傩婆是土家族人信奉的神,也是傩戏中主要的两个神,在表演前,必须敬奉他们。还有一个唐氏太婆在里面负责管道具,表演前也要先请她,才能开始表演。傩戏里面的人物来自于《封神演义》,每个角色都有一定作用。就傩戏传承与发展的现状,叶世军指出一方面傩戏的传承是一大难题,经济基础决定了传承傩戏的上层建筑。另一方面,他表明发扬傩戏需要依托旅游业,发展傩戏文化可以通过制作生产贴近现代生活的一系列文创产品,如手表,衬衫等。不仅增加了傩戏文化的趣味性,还带了经济收益。叶老师表示这个时代,国家对非遗戏曲的保护,他怀揣着一份感恩。欢迎青年朋友去了解学习傩戏,传承傩戏文化。在交流中,我们认识到,要发展恩施傩戏文化就要在发展中创新,首先将非遗文化数字化保存,建立非遗数字化资源库,使得资源共享,让人们更方便了解,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进行传播。其次,要使傩戏文化深入人心,比如经常开展“戏曲进校园”等活动,将非遗与学习结合,激发学生以及当地人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。最后傩戏非遗文化要与旅游业相结合,形成文化+旅游的创新型模式,文化为旅游带来思想内涵,而旅游带来的收益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经济基础与保障。在创新中发展,傩戏文化必将获得更强的生命力。最后,叶世军老师虽然腿脚不便,但还是换上戏服,为大家表演了一段傩戏,队员感受到叶老师对傩戏的那份热爱。

图5  傩戏面具

图6  队员与叶世军老师交流

图7  叶世军老师为我们表演

七月十五日,调研团队的最后一站是位于女儿城的土家民俗博物馆。在馆内我们与灯戏表演者杨代银老先生进行了交流。杨代银老师一生经历坎坷,却不减对灯戏、傩戏的热爱,如今高龄的他仍在博物馆内从事戏剧表演工作。杨老先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来观看傩戏,了解傩戏。

图8  队员与杨代银老师合影

图9  队员与杨代银老师交流

地方戏以其独特的方式保留着一方水土的文化精华,一方百姓的乡音乡愁。从星光剧社、恩施大戏台到三岔镇、燕子坝,湖北大学戏曲发展传承调研团队在响应习主席的号召路上,对恩施戏曲的保护困境,传承问题以及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调研团队成员夏豪庆说:“通过这次实践活动,我认识到了恩施戏曲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,同时这些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,很多戏曲面临着没人听,听不懂的难题。”


版权所有© 湖北大学 2014 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:430062

Email:stxy@hubu.edu.cn 电话:027-88662127